4月25日晚,由我校主办、腾讯新闻协办的“大使来了”系列讲座第二讲在北京校区阶二教室成功举行。前外交部发言人、中国驻多国特命全权大使孙玉玺以“外交部发言人经典案例解析”为主题精彩开讲,100余名师生到场聆听了讲座。
讲座开始前,刘向兵校长热情接待了孙玉玺大使。他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劳模本科班学员的回信,介绍了我校以“劳动+”为特色的多学科建设,以及正在实施的“一带一路”中的劳动关系研究计划,强调我校始终把劳动情怀贯彻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和办学治校各方面,着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孙玉玺大使对我校的发展特色予以高度肯定,并依据自己20余年驻外经历中对所在国家劳动关系的观察,分享了如何在对外经济交往中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经验心得。会谈结束时,刘向兵校长向孙玉玺大使赠送了我校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出版的《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论纲》。
孙玉玺现任外交部公共外交咨询委员、中国波兰友好协会会长,曾任中国驻波兰、意大利、印度、阿富汗等国特命全权大使、外交部阿富汗事务特使、外交部发言人。作为职业外交官,他曾随同中国国家及政府领导人出国访问60余次,足迹遍及138国,并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多次出席联合国大会、20国集团峰会、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亚欧首脑峰会、东盟地区论坛、上海合作组织总理会晤、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总理会晤,具有非常丰富的职业外交官从业经历。
讲座伊始,孙玉玺大使首先解释了“外交部发言人”并不是通常以为的“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他指出,外交部发言人是针对一些重大国际问题和国内外焦点事件,站在国家的基本立场进行回应、释疑和表态,并不局限于新闻领域。他以1999年5月8日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事件为典型案例,详解自己作为中国政府派驻的紧急处理小组副组长,如何在60多个小时内,在国内通讯指示中断、仅能依据我国政府声明的困境下,以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深厚的业务功底,机敏回应全球媒体抛来的2000多个问题。孙玉玺大使指出,要做到极端情境下不辱使命,作为发言人必须要把握提高语言质量和防止失言两大关键事项。前者要特别注意语言的简明、准确、生动,切忌官话、套话、空话;后者则要站稳立场,又需换位思考,从新闻记者的角度深入敲。讲座中,孙玉玺大使还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向大家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时代外交政策理念,并就如何认真落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不断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给出了一位大国外交亲历者的深刻见解。
问答环节中,学生们与大使积极互动,气氛热烈。讲座现场模拟了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事件中记者提问和外交部发言人回答的场景,孙玉玺大使生动地从发言技巧和内容两方面与大家进行了深入分享。同学们纷纷表示,在收获外交语言组织规律,加深对外交部发言人工作了解的同时,更深切感受到了一位外交战线前辈的拳拳爱国之心和对后辈的殷殷嘱托之情。
“大使来了”系列公开讲座是学校70周年校庆“教学与院系部活动”的组成部分。今后,还将邀请沈国放、徐建国等多位退休资深外交官,通过鲜活的历史素材,展示各国在内政外交中的大谋划,分享外交官们从丰富的外交实践与研学中悟出的大智慧。
(文化传播学院 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