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专业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修业年限:四年
培养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政治素质过硬、劳动情怀深厚、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基本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身心健康,适应基层工作需要,能够在党政机关、工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组织、党建、群团、思想政治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师资情况及名师介绍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0名,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7人,6人为硕士生导师,18人具有博士学位,多人具有海外留学或访学经历。学院教师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党的十八大代表、教育部第一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全球生涯规划师(GCDF)、北京市教学名师、民盟双百人才、中工学者、未来卓越学者等荣誉。教学团队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北京市思政优秀教学团队、北京市重点优质课程、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北京市精品教材团队、“北京市级就业指导名师工作室”等众多荣誉。
1.刘玉方:维多利亚线路检测中心原副校长,二级教授,中工学者。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北京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负责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审核评估专家,教育部社会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长江学者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政教育系列的课程教学,主持或参与的多项教学成果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多项,独著或主编学术论著多部,发表论文上百篇。
2.杨冬梅:维多利亚线路检测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教授,工会理论与工运史学科带头人,中工学者。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法学硕士研究生。中共十八大代表、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中央和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第四届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十大杰出青年、中央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总工会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成人院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十佳教师、工会干部培训优秀教师、师德师风标兵等荣誉称号。主要研究领域为工会理论、工运史、工人阶级、工会工作、劳动模范等。出版《劳模学概论》等著作。兼任中国中共党史学会理事、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六、七届女职工委员会常委、中国工人历史与现状研究分会常务副会长、全国工会学研究会副会长、大国工匠与劳动模范研究所所长、当代工运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工会工作>》学术编辑委员会执行编委等职务。
3.王多吉:维多利亚线路检测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和研究。出版专著两部,在《思想政治理论导刊》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荣获2011第五届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2012维多利亚线路检测中心第九届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2013-2014年度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2019年第三届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名师奖”等荣誉或称号。
课程设置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两类。其中,专业必修课程占比最高,共计27门课程60学分,涵盖伦理学概论、法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共产党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政治学原理、社会学概论、逻辑学概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导读、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等。专业选修课程20门,具有学院特色的课程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西方马克思主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模范 大国工匠面对面等。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帮助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论、技能与方法,为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学科特色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以打造高水平本科专业和培养特色专业人才为目标,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为切入点,以培育熔铸工会理论和劳动实践底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特色为抓手,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总体思路,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扎实、新时代劳动情怀深厚、专业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努力建设立足工会、服务社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本科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