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

undergraduate
admission

工商管理专业(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名称:工商管理

修业年限:四年

培养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人才培养目标

工商管理专业立足数字化转型和新商科发展需求,坚持“立德守正、崇劳创新”的价值理念,旨在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国际视野、人文精神和劳动关系素养,系统掌握现代管理基本理论,熟悉有关工商管理法规和国际惯例,具备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管理工作能力,具有高度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管理人才。


师资情况及名师介绍

工商管理专业现拥有专业任课教师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7人。全部教师均拥有博士学位,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教师主持、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大项目、商务部、工信部、农业部及全总委托课题项目100多项,经费累计超1000万,在国内外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次,出版著作和教材近100部。

张才明,教授,经济学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后,博士生导师,劳动关系与人力资源学院副院长,中国信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CIO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劳动经济学会常务理事,IEEE高级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大数据、数字化与信息技术经济、智慧决策系统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被SCI、SSCI、CSSCI等收录50多篇;出版专著、合著和教材17本,发表软件著作权5项,技术发明专利3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科技部重大专项等项目50多项。曾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多次获得校级各类教学科研奖励。


课程设置

立足数字化转型和新商科发展需求,在坚持学校“劳动+”“工会+”特色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了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跨专业跨学科选修课程等四大类理论教学课程,而且根据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数智化特色和新商科需求,设置了管理信息系统、面板数据模型及Stata 应用、Python程序设计及应用、人力资源管理数智化仿真模拟实训、企业管理模拟、管理运筹学等一系列以数学为基础突出数据分析特色和专业实训需求的系列实践课程。


学科特色

1.“能力为主”的课程建设体系,凸显“数智化”应用特色

在课程设计上,强化数学基础与数据分析类课程,增加知识结构范围“面”,强化技能培养多元化“线”,突出专业培养特色“点”,“点、线、面”相结合,凸显工商管理专业数智化应用特色。

2.“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落实人才培养“双轮驱动”

在课程内容、教学设计、实践实训、学科竞赛等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和过程,打造“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和数据分析能力作为根本驱动力,落实人才培养的“双轮驱动”。

3.“六维集成”的实践教学体系,推动专业之间协同共进

构建了一套集校内外导师、素材、平台、多点、场景、质量六维立体的集成协同的专业特色实践教学体系。


优秀毕业生简介

杨颖2018届,2018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北京市大兴区财政局预算科副科长。在校期间,曾担任学院学生会主席、北京市学生联合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获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 、“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

   哈立聪2021届,在校期间获得中华全国总工会奖学金以及“五好学生”、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2021年9月进入英国诺丁汉大学就读教育领导力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2023年9月继续攻读诺丁汉大学数字化教育方向博士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