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专业
专业名称:劳动经济学
修业年限:四年
培养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人才培养目标
以服务国家、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工会为着力点,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劳动情怀深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劳动经济学理论功底、全面的经济管理领域知识与技能、突出的劳动就业领域工作能力,能够在党政机关、各级工会、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与就业管理、劳动力市场政策规划与实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师资情况及名师介绍
现有任课教师3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1人,具有博士学位26人,博士后6人。教师理论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多人次获得省部级教学名师、学校“十佳教师”“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教师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出版各类著作50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各级各类课题60余项,多人荣获学校“科研优秀教师”称号。
燕晓飞:教授,博士,学科带头人。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中国劳动经济学会副会长,全国工会学研究会秘书长。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十多项,撰写著作多部,主编《中国职工状况研究》系列报告。
纪韶:教授,博士,劳经学院院长。国家社科基金、自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主持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成果先后获北京市科研创新人才称号和资助、北京市第11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经济学一等奖。
张勇:副教授,博士后,劳经系主任。入选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出版各类著作十余部,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学校“教学十佳”称号、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社会调查一等奖和教学创新大赛优秀奖获得者。
课程设置
专业必修课:高等数学、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统计学、会计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资本论》选读、劳动经济学、劳动关系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学。
专业选修课:理论进阶模块包括人口与家庭经济学、组织与人事管理经济学、收入分配理论与实践等;学科扩展模块包括产业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专业实务模块包括实证分析方法与统计软件应用、经济学沙盘模拟实验、实验劳动经济学训等。
跨专业跨学科选修课程:管理学概论、投资学、智能财务前沿、保险学、公司金融、国际金融等。
学科特色及优秀毕业生简介
教学理念上强调劳动情怀与职业素养培育,引导学生对劳动就业领域的现实关切与理性思考。专业建设上突出“工会+”与“劳动+”特色,将劳动经济权益、收入分配、就业等现实问题作为教学与研究的重点方向。培养方向上紧密贴合人才市场需求,注重社会调查、数据分析、创新创业、团队协作等多元化实践能力提升。课程设置上凸显宽口径和跨学科特征,以“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强调经管领域的通识教育与专业互通。
姜倩,2023届毕业生。入党积极分子,曾获得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校五好学生、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在校期间获得全国总工会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以及校级奖学金。毕业后考取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非法学)硕士。
刘丽赢,2023届毕业生。曾获校级优秀毕业生、五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在校期间获得教育部进步奖学金、校级一等奖学金。曾参与剑桥大学商科交流项目。毕业后赴澳洲昆士兰大学攻读商科硕士。
赵绛,2023届毕业生。在校期间曾担任校网球队员、校现代舞团队员,获得校五好学生、校年度摄影之星荣誉称号,获得校级奖学金、校级网球比赛亚军,编舞作品入选南锣鼓巷戏剧节。毕业后考入兰州铁路局进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