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
“信息检索与文献阅读”讲座公选课第八讲
时间:2020年12月3日 18:30—20:30
地点:涿州校区阶二教室
主题:光影中的近代中国史——以国家博物馆藏照片档案为例
主讲人:杨红林
内容简介:
曾几何时,人们通常只是通过单一的文字记载来了解历史,想象历史,但传统的史籍描述受其语言局限性的约束往往不够形象生动。实际上,古代中国很早就有“左图右史”的治学传统。而作为19世纪中期诞生的一种记录历史的特殊载体,摄影技术催生了丰富的照片档案料。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极大地充实、深化和拓展了历史知识,进而成为人们研究历史、认识历史的特殊窗口。通过一百多年来留存下来的照片资料,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当时的生活图景,这些照片档案也体现出不可代替的文献属性。国家博物馆现藏有历史照片总计约20万余万张,时间跨度从19世纪70年代至今,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涵盖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社会生活等领域。通过这些珍贵的历史画面,我们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历史真相,梳理历史脉络,还能从另外一种视角认识世界,也认识我们自己。
主讲人简介:
杨红林,中共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近现代史硕士、中共党史博士,历任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部副主任、学术中心负责人、研究院院长、征集与鉴定部主任,研究馆员、博士后合作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兰州大学兼职教授,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理事,北京博物馆学会历史与艺术影像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
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和历史影像研究,先后在《史学月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理论学刊》《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新华文摘》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在《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等报纸发表历史随笔1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曾独立策划“抗战摄影展”“延安电影团史料展”等展览,主持馆级科研项目“西方历史影像背后中国观的变迁”,先后参与中央电视台“绥远1939”、凤凰卫视“民国外交家顾维钧”、北京卫视“融通之路”、天津卫视“小楼春秋”等历史纪录片的制作。
主办单位:教务处
承办单位: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