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
“新闻素养与实务”讲座公选课第一讲
时间:2021年11月4日 18:30—20:30
地点:腾讯会议(704 7781 9654)、涿州校区阶八教室
主题:新闻报道:为祖国和人民鼓与呼
主讲人:高伟强
内容简介:
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深入采访,新闻才有温度。记者要有开拓进取精神、改变认知、发散思维、潜心研究,用优秀的作品为祖国和人民鼓与呼,展现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一、建立新的正确新闻观
既是党的喉舌,又是群众的朋友。
二、改变我们的认知结构
研究受众审美需求,留住受众欣赏的稳定性。
三、新闻=载体+艺术品
世界上一切事物只要与人发生关系,必定存在审美关系。
四、学会讲故事 要讲好故事
学会讲故事,故事中的故事,要有细节和传神描写。
五、增强现场报道的感染力
现场报道的感染力,直接影响现场报道的整理效果。
六、现场报道具备的要求
现场报道的必要准备,心理、语言、着装。
七、现场报道的节奏感
我在现场,突出亮点。
八、现场报道的体验式
体验式报道,给人身临其境感觉,通过“听、摸、看”等,把受众带入现场。
九、现场报道的道具使用
道具使用,渲染现场报道的气氛,增强现场的环境气氛。
十、新媒体时代新变化
生活新时代,面对新媒体,迎接新挑战。
主讲人简介:
高伟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资深记者,在一线从事新闻采访工作37年。其新闻作品、专题片等曾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中国彩虹奖一等奖、全国政协好新闻一等奖、全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全国文化好新闻一等奖、全国民政好新闻一等奖、全国水利好新闻一等奖、全国民族好新闻一等奖、全国残疾人好新闻一等奖等,近50部作品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项。
参加了1986年云南老山前线、1997年香港回归、1998年抗洪抢险、1999年国庆50周年、1999年澳门回归、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9年国庆60周年、2019年国庆70周年等国家一系列重大事件采访报道任务。采访报道的《新闻特写:绵绵的思念 走好邓小平》《档案珍藏历史脚印的地方》《走基层. 小儿科无小事:一个儿科医生日记》等作品,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国家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起高度重视》《厕所革命:一个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话题》《关注: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等相关报道,见证和推动了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具体实施。